5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FAST的运行情况和一系列重要科学成果。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FAST建立以来,运行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年观测时间超过5300小时。截至目前,FAST已发现约500颗脉冲星,成为运行以来全球发现脉冲星效率最高的装置。
利用FAST中性氢谱线测量星际磁场取得了重大进展。
中性氢是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广泛存在于宇宙的不同时期,是不同尺度物质分布的最佳示踪剂之一。由国家天文台牵头的国际合作团队采用原始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法,利用FAST首次获得了对原始恒星核包层具有高度信心的塞曼效应测量结果。研究发现,星际介质从冷中性气体到原恒星核具有相干磁场结构,这与标准模型预测不同,为解决恒星形成三大经典问题之一的“磁通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该成果于北京时间2022年1月6日正式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获取迄今为止最大的快速无线电突发事件样本。
快速射电爆发是宇宙中最亮的射电爆发现象。它的起源不明,是天文学的最新热点。由国家天文台牵头的国际合作团队利用FAST对快射电暴FRB121102进行了观测,在约50天的时间内共探测到1652个暴,获得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快射电暴样本,超过了该领域以往所有文章发表的暴总数,首次揭示了快射电暴的完整能谱及其双峰结构。
“银河平面脉冲星快照调查”项目继续发现毫秒脉冲星。
脉冲星的发现是国际大规模射电望远镜观测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重大优先项目“银河平面脉冲星快照调查”FAST观测了约620个飞机小时,并完成了8%的计划天空区域搜索。截至目前,该项目新发现脉冲星279颗,其中毫秒脉冲星65颗,双星系统脉冲星22颗。这项工作一年半后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15年的搜索结果。
开展多波段协同观测,开辟脉冲星搜索新方向
基于FAST灵敏度的国际领先优势,将FAST与高能带重要空间天文设施费米伽马射线天文台大视场望远镜相结合,对于天地一体化和后续观测具有产生重大科学突破的潜力。研究小组发现了几颗脉冲星,并进行了多波段观测和分析。多波段协同观测不仅开辟了FAST脉冲星搜索的新方向,也为研究脉冲星的电磁辐射机制开辟了新的途径,为研究中子星家族演化和探测引力波提供了更多样本。
基于超高灵敏度的明显优势,FAST已成为低频射电天文学领域观测天空的有力工具。未来将在快射电暴的起源和物理机制、中性氢宇宙研究、脉冲星搜索和物理研究、脉冲星计时和低频引力波探测等方向产生深化人类对宇宙认知的科学成果。
计划2022年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1%的观察时间。
据了解,2021年FAST优先和重大科学项目占总观测时间的50%。自FAST正式向全球开放共享以来,已有14个国家的27个国际项目获批于2021年8月启动科学观测。未来,FAST将继续高质量运行,开展搜寻脉冲星、探测引力波等科学观测。计划2022年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1%的观测时间,中小学生提出科学构想,天文学家实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表示,在未来的观测中,FAST将重点寻找1毫秒以内的亚毫秒脉冲星,这也是全世界都在寻找的系统。二是寻找由脉冲星和黑洞组成的双星;第三点是中性氢调查,这是FAST最有优势的地方。它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有望在中性氢测量中取得巨大成就。
(央视记者帅军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yxinw.com/3877.html